解锁情绪管理“金钥匙”
——建大附小开展家庭教育情绪管理专题讲座
你是否也会因为孩子写作业磨蹭忍不住发火?是否会因为孩子闹着玩手机哄不好而烦躁?为助力家长科学化解亲子沟通中的情绪难题,构建和谐家庭氛围,10月17日,建大附小特邀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冯老师,开展“读懂情绪,做智慧父母”专题讲座,300多名家长和全体教师齐聚学校报告厅,共同学习家庭教育中的情绪管理技巧。

讲座中,冯老师以“认识情绪”为起点,用通俗的语言拆解专业知识:她指出情绪是受内外部环境影响的“心理生理组合体”,包含生理唤醒、主观体验等核心成分,还特别引入“容纳之窗”的概念——当情绪处于这一区间时人能高效应对问题,一旦超出则易陷入暴躁或低落,而识别情绪信号、及时调整状态,就能逐步扩大“容纳之窗”。“孩子哭闹不是无理取闹,愤怒可能是想争取关注,委屈或许是渴望被理解。”冯老师结合案例解读情绪背后的需求,让家长们恍然大悟。


针对“如何做好自我情绪管理”,冯老师分享了两大实用工具。一是“ABCDE模型”:她以“孩子打碎杯子”为例,说明激发事件(A)不变时,家长的信念(B)从“你总毛手毛脚”变为“你不是故意的”,情绪后果(C)便会截然不同,通过自我质疑(D)调整认知,最终能形成积极应对模式(E)。二是“红绿灯法则”:“红灯”时先暂停沟通,觉察自身情绪;“黄灯”通过深呼吸等方式自我安抚,重新看待问题;“绿灯”再以平和心态链接孩子情绪,聚焦问题解决。现场家长跟着老师模拟练习,纷纷表示“步骤清晰,很容易上手”。

在“支持性回应孩子情绪”环节,冯老师点出家长常见的“灭火型妥协”“镇压型批评”“说教型讲道理”三大误区,强调回应的关键是“先稳住自己,再接纳孩子”。她给出具体步骤:家长先用“红绿灯法则”自我稳定,再以“你现在是不是很委屈?”等话语镜像反馈孩子感受,允许他们通过哭泣等方式宣泄,最后采取拥抱、共同想办法等支持性行动。此外,冯老师还分享了系列“管理妙招”,比如通过“情绪温度计”游戏帮孩子识别情绪、用“478呼吸法”快速平静心情、打造家庭“冷静空间”等,建议家长日常多讲“妈妈相信你”等爱的能量语,用积极互动滋养亲子关系。
讲座落幕时,家长们三三两两结伴离场,脚步间满是意犹未尽的交流声,言语里也满是将方法落地的期待。后续学校还将结合家长需求策划系列亲子情绪互动工作坊,以常态化家校共育活动,持续传递科学育儿理念。期待在下次的相聚中,能听家长们分享实操后的亲子故事,让情绪管理这把“金钥匙”,真正打开更多家庭的和谐相处之门。